第172章 这是民意
经过秀才这么一说,众人一琢磨,立刻两眼放光,一个个挥舞着手臂,声音更大了。
“不错,城主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“对啊,这两句,不说你我,就是三岁孩童,也知道是什么意思。”
“我就说还是咱家城主高,你看看多有水平。”
看到这种场景,除了曹国仁,连十二知府都动心了。
如果能够跟着城主驰骋疆场,那将是何等场景。
只是想了一下,恶魔的种子就已经撒下。
“曹首辅,这是民意啊。”
“是啊,我想就是城主在这里,也会顺从民意。”
“对啊,曹首辅,不如先答应了吧,等城主回来,再妥处,而且,这未必是坏事,现在大道城空虚,招兵买马也是未雨绸缪。”
十二位知府纷纷出言相劝。
曹国仁一想,也是这个道理。
只是叶枫这小子有时太过惊艳,还一肚子坏水,整得他也一惊一乍。
总是不由自主地按照叶枫的决策执行,很少有婉转变通的机会。
身为巡抚,他自然是有胆略和眼光的,但熟读史书还有官场的经验告诉他,伴君如伴虎。
虽然叶枫现在好说话,而且羽翼未丰,但这种警钟时刻在他耳畔长鸣。
今天民众这种热情,竟然把他整得都有点热血沸腾了。
算了,自己的儿子都随军出征了,有什么好担心的,人死鸟朝天,干了。
果断地点点头,开始有序下达指令,从县到府,逐级报名,筛选新兵。
叶枫死也想不到,即兴一首诗,会产生这种效果。
此时,前军已经下了大道梁山,看着曾经熟悉的赤虏。
叶枫眼前浮现年初那个雨夜,自己单人单枪和两个胡族细作周旋的事情。
此情此景,他竟然萌生了重建赤虏的想法。
然后赶紧摇了摇头,自己这是怎么了,最近怎么老是魔怔,净想美事。
眼前一堆破事还没解决呢。
中午时分,抵达木兰,大军在木兰以北扎营。
粮草千户所早已先行抵达,埋锅起灶,炊烟袅袅。
木兰的民众和军卒,不断地从城中端出美食,配合着一起做饭。
四周的天机卫游骑兵四散巡弋。
正在帮忙的木兰知县和两个千户,赶紧洗了把脸,在官道一旁恭候叶枫。
看着这三人身上烟熏火燎的痕迹,叶枫点了点头。
知县上前请示,“城主,是不是进去歇息,木兰客栈已经清空。”
叶枫摇了摇头,开什么国际玩笑,马上就要开战了,主帅不和军卒起居,自己现在还没实力那么托大。
当然这是好意,可以理解,“胡族南院有什么动向?”
知县想了想,回道,“并无变化,第一万户府正在重建,第二万户府上次伤了元气,现在守在边境的是第三、第四万户府,南院大王皇甫御梁还在皇城关着,其他一切风平浪静。”
这和天机卫的情报吻合。
简单修整之后,叶枫站在中军大帐,朝着飞龙卫下令,“通知下去,全军睡觉,亥时出发。”
帐中只留下七位指挥使和石默轩,还有太子营的营长龙麒麟,叶枫指着胡族的地图,“到现在胡族还没有传回国书,看来是彻底和西土国站在了一起。
或者说是也和西土国一样,无视大道城,那么这次咱们要再给他一个教训。
亥时出发,寅时可接近胡族边境。
青龙卫、黑龙卫直取第三万户府,朱雀卫、白虎卫直取第四万户府,玄武卫居中,如有援军,随时拦截。
记住了,一个字,快。
至于太子营和死囚营,你们随意。”
随意?石默轩眼睛一亮,眼睛里闪过狼一般的光芒。
他早就忍不住了,一路行军,死囚营早就憋不住了,其他军卒,不管是重甲还是轻甲,都是光鲜亮丽。
甚至是粮草千户所的那些伙夫,都是轻甲在身。
只有他们,像是乞丐一样。
现在整个死囚营,就等着遇到敌人,不管是谁,都要扒下一层皮。
这种突袭战,要的就是快,而且骤然发起攻击,又是深夜,寅时也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,谁能挡得住。
第三万户府某一角落,几个哨兵打着哈气出了营房,都在嘟囔着嘴不住地抱怨。
不管是谁,这个点被叫起来,脾气都不会太好,虽然是接哨这种常规任务。
骑上马,经过营门时,看到熟悉的人,接着又互相抱怨几句。
出了营区,就在三里之内,来回巡弋。
还没到达临界区,突然感觉大地震颤。
带队的斥候小队长下马伏地一听,满脸惊骇,立刻高呼,“将近万人的骑兵,吹角示警。”
话音还未落下,箭雨突至,十人的斥候,瞬间就被射成了筛子。
暗处天机卫的游骑兵缓缓出现,继续向前扫除巡弋斥候。
等到第三万户府的营门哨兵感觉到不对劲,大声呼叫示警的时候,已经完全来不及了。
任他们想破脑袋,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梁会有这种胆量,当年的教训难道不深刻吗?
对于上次的袭击,虽然三个千户府折损,但是朝堂争议不断,最后只能作为误会,暂时搁置。
其实并不是胡族不敢报复,而是等待更好的时机。
这是国师定下的策略,因为就在南院扣边失败后,他们集结大军,正准备南下之时。
东莱国突然对大梁发起进攻,接着就是大梁皇帝暴毙,所以他们就搁置了南侵计划。
南尰池的策略就是,花费最小的代价,取得最大的利益。
不是他不想报复,只是先记上一笔而已,总不能为了一个小小的三十里铺,打乱了胡族满盘计划。
只是后来,三十里铺成了大道城,然后自家的太子又和大道城城主叶枫有点不清不楚,这都是南尰池没有预料到的。
谁都没想到,现在叶枫突然又整了这一出。
战斗开始的很快,结束的并不算顺利,毕竟上次有了被偷袭的经验。
军队从来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的,听到示警之后,大多数军卒龟缩在房中,依据有利地形展开反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