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默认 第57章 于谦所争,在于万世!
三国。
刘备苦笑一声,叹道:“这朱祁镇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。”
“这样的顶尖人才,就这么被要杀害,实在是暴殄天物。”
“若是在三国这里,我定当三拜九叩,求得于谦助我。”
一旁的诸葛亮闻言,深深点了点头。
当时他只是隆中一个农夫,主公再不济,也是一方人杰。
可就算如此,还是三顾茅庐之中,不见丝毫不耐烦。
体恤下士,求贤若渴,说得就是刘备!
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于谦治国打仗都是好手,而且对国家忠诚!
这样的人就要被杀害,实在是让人意难平!
大明。
朱元璋望着天幕,死死咬着牙。
“朱祁镇啊朱祁镇!”
“于谦手握十万大军,又是朝堂之上位高权重的官员,而且深得民心”
“你这样杀了,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,做贼心虚吗?!”
一旁的朱标抿了抿嘴,低声问道:“父皇,儿臣也不希望于谦死,但是这朱祁镇说的也在理,这于谦毕竟辅佐了朱祁钰上台。”
“而朱祁镇为了皇位的合理性,唯有将支持朱祁钰的臣子全部杀了,才能坐稳皇位。”
说完,朱标幽幽的叹了口气,在他看来,杀于谦纯属无奈之举。
“哼!”
然而,朱元璋却冷哼一声,教训道:“标儿啊,你现在还是年轻,没有你爹咱看的清楚。”
“这于谦为的,早就不是帝王君主,而是整个大明!”
“而且他手握十万大军,只需放出风声,这大明就算不姓于,也不再属于咱老朱家了。”
说到此处,朱元璋望着天幕,目露惋惜。
“再退一步,朱祁镇回到大明已经七个年头,若是于谦真想废了他,他能活到现在?能发动夺门之变?”
一番质问下来,朱标已经起了浑身的鸡皮疙瘩。
“于先生,竟然有如此心胸?!”
“看来,是朱祁镇狭隘了!”
天幕之上,轰隆隆的雷声从远处幽幽传来。
于谦从诏狱中仰望天空,目光中没有悲伤,只有淡然。
“……钦此!于谦,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?”
太监一脸不屑的收起圣旨,仰着脖子问道。
就在刚刚,于谦的罪证已经念读完毕,若是没有其他变故,那于谦午时就要被斩首示众。
于谦没有说话,留给太监的只有一个背影。
“于少保,现在不说,待会,可就没机会说了。”
言语之中,尽是嘲讽。
在他看来,所谓的京城保卫战,都是胡扯。
朱祁镇才是大明真正的皇帝,朱祁钰和于谦都是反贼。
但见到于谦直到现在,都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,甚至连话都没说一句。
太监有些恼羞成怒,厉声高喊于谦犯下的罪过。
“呵呵呵。”
于谦笑了,脸上毫无愤然之情,整个人风轻云淡。
好像蒙冤受辱、即将被处刑的人,不是他。
他在诏狱中踱步,宛如当年在朝堂之上一样轻松。
“我于谦有没有罪,对大明是否不忠,是否谋反,公道自在人心。”
“我于谦,一生清白,两袖清风,对战友肝胆相照,对君主忠心耿耿。”
“知我功过,唯有春秋!”
于谦的话在诏狱中久久回荡,那股自信淡然,更是让帝王们落泪。
在死亡面前能保持镇定的已是高人。
而在死亡前淡然自若的,那是圣人!
大唐。
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,只感觉头顶发麻。
“于谦,文武双全,在世圣人也!”
到此时,再多的话也难以表达他心中的复杂心情。
临死前的这份心境,已经超脱凡世了!
大明。
朱棣不禁将手掌放在了左胸处,胸膛大幅度起伏。
“于谦这人,放在任何一个朝代,任何一个君主手里,都是宝贝一般的存在!”
“可朱祁镇,你怎能,怎能如此做啊!”
天幕之上,视频还在继续。
于谦的话语掷地有声,不卑不亢。
“我平生做事,无非四字,当为则为。”
“就算现在落的如此下场,我也不曾后悔在大明最危难的时候出手。”
手拿圣旨的太监已经被震撼到说不出话来。
他没有见过京城保卫战的境况,对于谦的功绩嗤之以鼻。
甚至怀疑是世人吹出来的“大明擎天柱”。
但今天看到于谦,听于谦的一番话,他的心中的尊敬油然而生。
于谦重新抬起头,看着外面的天空,好似看到了整个大明的锦绣河山。
“古人说,不争一世争百世。”
“我的志气,比古人更大!”
【于谦,这位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的人物,在1457年永远的合上了双眼。】
【朱祁镇没有放过他,也没有放过他的家人,于谦全家被充军。】
【而在锦衣卫抄家的时候,只发现了官服一套,书本几百,碎银几两。】
【最值钱的只有一件蟒袍和一柄宝剑,这些是朱祁钰表彰他的功绩而赐下的,被他视若珍宝一般保存的一尘不染。】
【两袖清风,他做到了。】
【八年前,他誓死守护这座城,守护大明。】
【八年后,他在这座城中,被残忍处死。】
画面之中,于谦被困住手,缓缓向着刑场走去。
沿途者站满了维持治安的士兵,而士兵外,是成群结队的京城百姓。
百姓们无不跪地磕头,掩面痛哭。
没有于谦的誓死守护京城,他们哪里来的今天。
而且于谦的利民政策同样使得无数人摆脱饥饿,让无数人平常能吃上一口热饭。
这些,可都是那个朱祁镇在位的时候没有的!
“老天爷,你开眼看看吧!为什么好人,就没有好报啊!”
“老天爷瞎了眼。于谦他怎么可能谋反啊!”
“千古奇冤啊!千古奇冤!”
公道自在人心,这是于谦的话,现在应验了·。
不光是百姓,士兵们也没有催促一声于谦,甚至为了减轻于谦的痛苦,特意将手铐抬起来。
他们是明朝的官兵,心中自然比谁都清楚。
于谦才是大明的救世主,是擎天之柱!
而不是皇宫那位刚登基的皇上!
终于,于谦来到了刑场,跪了下来。
他闭上眼睛,忽然想到十七岁时写的诗。
于是,他面对百姓,面对历朝的君王,念了出来。
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”
“粉骨碎身浑不怕!”
“要留清白,在人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