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默认 第24章 百姓披麻戴孝,哭声震天!
大汉。
“竟然把棺材都备好了?”
刘彻心有所动,缓缓站起,看着这一幕。
面对嘉靖皇帝一朝之君,他还能尚且悠哉地坐在椅子上看戏。
但看到治安疏和抱着必死决心准备棺材的海瑞,他选择站起来,给予海瑞尊重。
“古往今来,武将死在战场上为荣,文官以留万世清名为荣。”
“可话是这么说,可又有几个文官能做到这种程度呢?”
一直沉默的卫青突然拱手道:“臣虽然不是文官,但身为武将,愿为大汉战死沙场!”
霍去病亦是沉声道:“臣也愿为大汉战死沙场!”
闻言,刘彻摆摆手,笑道:“算了吧,让你们两个战死沙场?朕可舍不得!”
三人相视而笑。
大唐。
“竟然做到了这个程度吗?抬棺死谏?”
李世民叹了口气,下意识的想要找出朝堂之上,能做出这等傻事的人。
“魏征,你会抬棺进谏吗?”
魏征摇摇头,重复道:“臣还是那句话,陛下不是那昏君嘉靖,臣不会那样做。”
“若朕以后成了那样的昏君呢?!”
李世民看着魏征,目光灼灼。
身上帝王气息彻底释放,压得满堂文武都心惊胆战。
谁也不知道,陛下这时候想要的回答是什么。
那海瑞的治安疏,无疑是扫了皇上颜面,是对皇帝的大不敬,是做臣子最不应该做的事!
可这种臣子,绝对是希望国家变好的忠臣!
现在皇上问魏征的话,在其他大臣看来,简直就是送命题,怎么答都不好。
可魏征面色如常,一字一顿道:“那臣只好效仿海瑞,抬棺死谏!”
李世民冷哼一声,心中却是一喜。
朕的大唐,也有此等忠臣!
或许比不过海瑞那般刚烈,但也是心系天下,心系大唐!
大明。
朱元璋看着底下的大臣们,深深叹了一口气。
“怎么这海瑞不生在咱这个时候呢?”
大臣们听到这句话,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,心中暗道一声哪敢啊。
若这海瑞真在洪武大帝手下当官,怕是长着八个脑袋都不够砍的。
还治安疏,没等呈上来给朱元璋看,那海瑞就被锦衣卫逮住活剐了。
嗯……或许买棺材的时候,就被锦衣卫抓起来上刑了。
天空之中,恢弘的声音幽幽响起,语气中带着钦佩,带着遗憾。
【海瑞还是被抓了起来,嘉靖勒令百官放下手中一切事务,共同审理海瑞。】
【审讯期间,海瑞话语条理清晰逻辑清楚,将内阁百官怼的哑口无言。】
【审讯最后,海瑞说下一段流传万世千年的话。】
画面变换,来到了都察院中。
只见百官围绕,前方坐大明内阁六部的官员,个个位高权重。
今天他们聚集在一起,却是要审讯一个六品小官!
而这个六品小官,竟然将他们怼的哑口无言。
随着镜头移动,终于,海瑞出现。
虽然是素衣裹身,但海瑞整个人如同石雕一般站立着。
脸色也如同石雕一般,坚硬。
大明。
当朱元璋看到海瑞,便断定这人不简单。
“目光如剑,胸有烈火,定是人才!”
大唐。
李世民:“此子不凡,心中有大不平,才会有这样锐利的神色。”
大汉。
刘彻:“沉默,克己,真乃圣人也!”
画面之中,海瑞上前一步,缓缓开口。
“二十余年不上朝,名为玄修,暗操独治,外用严党外用宦奴,一意搜刮天下民财!”
“置内阁视同仆人,设百官视同仇寇,说打就打要杀便杀,将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视同朱姓一家之私产!”
百官噤若寒蝉,无一人敢打断海瑞发言。
海瑞环视四周,朗声道:“我海瑞上这道疏只为两条,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,二是为了我大明的天下苍生!”
为国为民,这就是他上书的目的。
大明。
“好一个海瑞!好一个为国为民!”
朱元璋使劲拍着大腿,就算疼得咬牙切齿,脸上的笑意也没减分毫。
“是好官,是忠臣,是我大明朝的忠臣!”
言语之中,满是骄傲。
大明,永乐年间。
朱棣嘴角勾起,目光中满是欣赏。
“不愧是我大明朝的忠臣,试问历朝历代之中,有谁敢以六品之位控诉皇帝?”
“唯有我大明!”
一旁的朱高炽犹豫再三,还是忍不住说道:“父皇,这可是‘配不上的忠臣’榜单……”
言外之意就是,海瑞会如此刚烈,都要拜昏庸的嘉靖所赐!
这对大明来说,出这么个忠臣,哪里是值得骄傲的事?!
简直就是耻辱!
朱棣一愣,思索过后不禁暗自点头。
若这嘉靖是个明君,岂会有抬棺进谏,岂会有治安疏出现?
可以说,海瑞的辉煌是嘉靖的昏庸导致的!
这是耻辱啊!亏自己还这么高兴呢!
想到这,朱棣望向天目,目光阴沉。
“朱厚熜!这样的忠臣,竟然是你的昏庸逼出来的,真是可笑!”
“真是我大明的耻辱!”
天空之上,那道声音做出最后的总结。
【海瑞最后还是被抓进诏狱,五个月后,嘉靖皇帝驾崩,他在狱中嚎啕大哭。】
【海瑞为政期间,打击豪强,均平赋役,明刑断狱】
【他的清廉和刚正,虽然没能给官场树立榜样,但却形成了极大的震慑。】
【有人曾说:海瑞,大明的利剑。大明的官场需要有这么一个人。】
【海瑞死的时候,仅有俸金八两,旧衣数件,就连棺材都在同好给他凑钱买的。】
【出殡那天,百姓哭丧,绵延百里。】
声音缓缓飘散在空中,但视频还在继续。
播放的正是海瑞出殡的那天,大江两侧,尽是丧服!哭丧之声,响彻天地!
大明。
朱元璋深深叹了一口气,破天荒的有些伤感。
“一朝之官,死后竟然只有俸金八两,何其悲哉!”
他看了看底下噤若寒蝉的百官,感叹道。
“若是咱大明朝,府州县衙十成当中,有一成是海瑞这样的官,咱大明的风气何愁不正啊!”
“咱何必花这么多心力,去惩治那些贪官污吏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