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为了搞清楚这件事,刑风特意去找了克里斯多夫·约翰逊船长,根据他“得意”的讲述。
大虾族雌性一次能排出30到50哥受孕的胚胎,把胚胎放入培育皿中,只需要2个月就能够发育成熟出生。
小虾人几乎没有婴儿期,一个星期就能满地到处跑。
摄入食物补充足够的话,小虾的成长比人类快了十来倍,只要短短2年的时间,就能成长为强壮的成年大虾。
一次生的贼**多,成长速度还贼鸡儿快,这就是大虾族的繁衍特色,成长周期和地球上的大型食肉动物差不多。
对于这种惊人的繁殖能力,刑风只有一个服字。
同时也终于算是闹明白了,当初在《第九区》这个位面世界中,大虾族开着高科技母舰来到地球,却差点集体饿死在超级母舰中,最后还被人类全部控制。
感情中了不知病毒是一回事,这族群数量繁殖得太快,八成是主要原因。
比如原本是100万大虾上船出发,母舰也是以100万的数量构建生态系统,可最终却膨胀到了300多万。
这样子一来,舰船内部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,导致食物和空气等一切必需品,完全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超标。
大虾族因为缺乏营养而陷入虚弱,身体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,最终被某种病毒轻易的入侵,致使集体智商大幅度下降。
不过话说回来!
大虾族根据自身的天赋,诞生出的这种蝗虫过境式的地面战略,配合他们可以无视重力,进入大气层作战的大型战舰,绝对能够让所有对手都头疼不已。
既然都有了这么牛逼的地面战略,那也就不屑于研究什么大型机械装备,既费人力又费物力。
落地就是各种啪啪啪,疯狂的暴涨种族数量,遇到敌人就是人数压制一顿干。
简单!轻松!快捷!
这种打法虽然非常的另类,可总归是一种合理的战斗方式,套用地球上的语言来形容,这就是最强的“人海战术”。
相对大虾族的种族战争策略来说,亚特族就比较的扯蛋了!
他们这一个种族极度崇尚大自然,遵循宇宙自然的规律繁衍,几乎不会去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。
这也就导致了整个族群,整体从根本上厌恶战争。
一个压根不想打仗的种族,他们会去研究机械重炮装甲,这一类专门用于攻击的大型军事装备吗?
不用想,就是三个字——不可能!
如果不是为了去资源星采集资源,当初离开地球的时候,本就是乘坐的各种星际战舰,估计亚特族连星际战舰都不会研发。
或许也就是这个原因,导致他们作为二级宇宙文明,却被同等级的加纳族,连主力部队都不用派遣过去。
就被打得全族死的死跑的跑,剩下的全部变成了殖民者的奴隶,把战争输得彻彻底底的根本原因。
亚特族和大虾族没有地面重器,现在即将竣工的“泰坦级”和“堡垒级”,同样不是陆军的装备。
两者都是为了星际海战而生,配置的内部战舰和无人机,虽然看资料就很强大,但是也都不是陆军武器装备。
当然,如果刑风想要依靠这三种科技,研发出陆军需要的重型战争机械,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
可如此一来,不仅又要投入大量的经费,占用寰宇集团本就不多的资源,还需要大量的研发时间。
而时间和经费资源,刑风现在正好非常的紧缺!
如果换一个方式,以寰宇集团拿技术和其他的国家共同研发,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并且可以缩短研发周期。
可不到万不得已,刑风不会干这种没脑子的蠢事。
民生科技无所谓,但是军用科技只出售次一级科技的武器装备,必须将最尖端的科技捏在手中,保持始终领先全球一步,形成永久性的科技压制。
这是刑风一直在贯彻的策略,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,绝不能放开的口子。
既然各种路都不好走,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
兵力补充可以自己努力,借全球商业巨擘计划去完成,这陆军必须的大型军事机械装备,只能寄托在军武次位面召唤系统。
这个系统有成熟的培养路线,刑风经历的所有位面世界,都有着很不错的收获,得益于此,刑风才能有了现在的实力。
以现在的培养路线来说,海军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,接下来也该轮到陆军了。
刑风只能期盼着,下一个位面能够带给他意外的惊喜,否则,他就只能找其他国家合作,这个他最不愿意的方式。
不过,刑风现在已经和主世界断联,也不知道集团的具体发展情况,这其中也就多了许多的未知数。
也不排除人才济济的寰宇集团,在他离开主世界的这11个月中,出现一个能够替他排忧解难的天才。
总得来说,星海必须踏入,只要保持着勇往直前的激情,一切困难都必然能够想到办法解决。
而对于现在的刑风来说,他只需要关注好生化危机位面中的事情。
“初代风行者”的改造计划,在前10天里提升到了百分之一的成功率,可似乎已经达到了克隆人的极限。
接下来的10天中,最高也就突破到百分之二,有时候还会跌落到百分之一以下,平均下来也就一天成功35个左右。
很快20天过去,五万克隆人全部参加完改造。
死了足足4万9千5百2十人,尸体堆起来都有数十米高,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尸山血海般的地狱。
而这场改造计划,也足以称得上是地狱级计划!
不过,当刑风最终在校场上,看到那405名清一色穿戴魔鬼动力装甲,手持大口径粒子步枪,腰配50公分长刃军刀,和80名统一穿戴天使动力装甲,背着一个半人高的装甲大包,共计485名“初代风行者”时。
刑风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!
因为,他从眼前这一群,从5万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超级战士,每一个都拥有变态战斗力的初代风行者身上,感受到了一股恐怖的“死亡气息”,一种锐不可挡的彪悍战斗力。
有那么一瞬间……
刑风都有点严重怀疑,即便他开启基因巨化能力,究竟能不能打得过眼前这一群浑身散发着冰冷杀气,脸上没有任何的人类表情,称得上是从地狱中爬出来的超级战士。
而这一群人,也是刑风旗下第一支,全部有以一敌百的战斗能力,属于真正兵王的部队。
这样一支强大的部队,刑风给他们安排了一个编制——
特种星战部队!
这是刑风的第一支特种星战部队,但不会是最后一支,等回到主世界之后,这个编制将会继续扩大,最终成为刑风旗下的最强王牌。
王牌部队打战略,主力部队攻战术,这是陆军基本配置。
再来一个陆航军团、一个重炮军团、一个装甲机械军团,刑风的星际陆军,就能完成标准战斗建制。
而针对这第一支由“初代风行者”组成的特种星战部队,刑风将他们进行了规格的战术化编排。
485人编为一个特战大队,设番号为“001”,下设4个120人的中队,中队分为4个30人小队,小队分为5个最基础的“战斗小组。”
小组的标配为四个魔鬼装甲的战士,搭配一个天使装甲的医疗兵。
而这支战斗的军官,分别为里昂担任大队长,设立一个指挥部,克里斯、卢瑟、谢尔盖、温都四人,分别担任中队长。
剩下的小队长和小组长,由他们五名军官自己来挑选。
“初代风行者”的改造告一段落,艾萨克博士收集了足够的资料,带着500名专家开始研究新一代“风行者”。
另一边的核心“主战场”上,也传来了好消息!
距离系统特殊任务的期限,只剩下最后9天的时间,“泰坦级”超大型旗舰和“堡垒级”战斗后勤母舰,终于迎来了竣工。
刑风带着“001大队”和克莱尔,乘坐前来迎接的火鸟级中型空天运输舰,来到了纽波特纽斯战舰制造中心。
此时,两艘战舰不再是当初那种,只有光秃秃结构层的“骨头”架子,已然变成了气势澎湃的庞然大物。
即便外面的超级制造台还没拆卸,看不到整体的面貌,可就凭借那高耸入云的个头,一眼看不到头的身躯,没有任何人敢小觑它的战斗力。
火鸟级运输舰没有停在地面,而是径直进入了堡垒级右边的船港,停在了足有500米高,2000米长,1000米宽的船坞码头。
在这个船坞中,战舰数量不是很多,仅仅只有三种舰船。
一种就是刑风乘坐的这种,50米长,30米宽、10米高,整体从方方正正,看起来像块“大板砖”的小鸟级中型空天运输舰。
数量一共只有8艘,占据的面积不到五分之一,全部停放在船坞最右侧,连接母舰中心货仓通道的运输码头上。
第967章 星际战舰的超超超超级大奶爸——“奶霸级”战修航母!
左边的一大块区域里,有一艘圆筒的长方形,看起来像倒放在船坞甲板上,没有立起来的大汉堡包。
舰艇头尾锅盖型的两端,各有两门大口径粒子重炮,以及十几门的中口径多联防御舰炮,没有攻击舰艇标配的超大口径主炮。
就这点舰载武器,总体攻击能力必然能低,最多能做轻度防御,打打敌人的小型舰艇、无人飞船而已。
从这一点不难看出,这并不是一艘攻击型战舰,只是一艘后勤战舰。
说白了,整艘“堡垒级”后勤战斗母舰里面,没有任何一种战舰是攻击型的,全部都是为了后勤而设立。
“堡垒级”它就是一个,超超超超级大奶妈!
根据行风从资料中所知,这艘“倒下来的汉堡包”是一艘后勤战斗维修舰艇,而且是最尖端的装甲结构维修战舰。
战舰刑风将它命名为“奶霸级”,归属于大型战修航母!
奶霸级的体型确实非常大,属于大型巨无霸的类型,总长度为1635米,直径为565米,内部空间可以存放500艘,“舍命级”小型无人维修飞船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把它归类于航母,而不是战列舰之类的原因。
而“舍命级”小型无人维修飞船,刑风之所以把它取名为“舍命”,就在于它的工作方式很独特。
在“奶霸级”战修航母的舰艇中间,也就是舰体圆筒型的四周,规则的密布着超过50个飞船起降轨道口。
一旦奶霸级加入到战斗中,前方有战舰需要维修,“舍命级”无人飞船就会从这些轨道口离开母舰,前往需要维修的战舰。
舍命级的形状和它“老爸”一样,也是一个圆筒型,推进器在屁股后面,外形更像个没有弹头的导弹。
以这个奇葩的形状,在地球上根本就没办法机动转向。
不过么,整个“堡垒级”后勤母舰都是为星际战斗设计,轨道内的战斗并不在它的工作范围内。
因此,舍命级无人飞船也就不存在,这个这个转向的问题。
而舍命级无人飞船的形状之所以如此奇特,就在于它那10米的体长,3米的直径船体内,装的都是颗粒状的金属合金。
外部的船体,则全是纳米维修机器人!
只要无人飞船抵达战舰受损部分,它就会吸附在破损的区域,整个飞船以极快的速度分解。
外部的维修机器人承担运输工,以及金属颗粒的粘合剂。
将飞船内部的金属颗粒,全部搬运到战舰受创的区域,组合成一个新的结构层和装甲层。
如果一艘维修无人飞船的分量不够,那就会多艘联合一起“牺牲”自己,修补战舰的破损区。
整个过程具体点形容……
那就是“啪”的一下,舍命级无人飞船像磁铁一样,粘在战舰破损区域的边缘,然后整艘无人飞船开始融化,变成黏糊糊的半粘稠状态。
从破损的边缘开始,根据纳米机器人内部植入的基础命令,向破损中心修补,最终纳米维修机器人死亡,整个新生的装甲层和结构层完成硬化。
通过这种不仅速度快,而且效果好的强力维修,战舰被敌人火炮打坏的区域,就能再次回到密封结构,不影响继续参加战斗。
而这种舍弃自己的身体,变成他人身体一部分的维修方式,足以称得上舍命。
奶霸级维修航母满载状态的五百艘“舍命级”,理论上可以修补15000个平方,堪称最强“补丁王”。
奶霸级的体型如此之大,一个船坞就被他占据了五分之二。
而在剩下的区域中,还有4艘形状很奇葩,连一门小口径火炮都没有,攻击能力为零的奇特战舰。
整体看起来就像个大肚子茶壶,不过它前后左右加起来有四个“茶嘴”,也就是伸出去四个空心的管状物。
中间的“茶壶”是一个扁球形,长度在400米左右,高度大约在250米,底部四边各有一个推进器。
伸出来的“茶嘴”长度只有50米,底部口径在30米左右,越往上越小,到最前段的时候只有不到10米。
一旦它飞起来加入战斗,你完全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出,一个有四个茶嘴的茶壶,在炮火喧天之中,慢悠悠的到处飞。
想起来就很扯淡!
可是,这种战舰外形虽然不咋滴,可它的能力却很变态,可以说是增收堡垒级后勤战斗母舰,最精髓的子战舰存在。
“巨象级”能量补给舰,这是刑风给它取得中文名。
这类战舰在战场中的功能,通过他的奇特外形就足以体现,就是给攻击型战舰补充能量。
“泰坦级”和“堡垒级”两种战舰,和亚特族的战舰有点类似,同样也有自己的能量防护盾。
亚特族的能量盾是细分的两类,分别是电磁动能防护力场和能量偏转力场,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来调整防护类型。
这样细分的能量盾好处有两点……
第一,它不是硬拦截的防御,而是属于引导混乱型的软拦截,不需要去担心能量盾耗损太过于严重,导致其他舰载设备和武器供能不足。
因此,能量盾的能源供应,不仅不需要和舰艇的能源反应堆隔开,甚至还可以直接和反应堆直连。
第二,借助于直连和软拦截的优势,能量盾可以长时间开启,大大增加了战斗续航能力。
不过,优势很突出,缺点也很明显!
两种能量盾都是单属性拦截,在战斗中为了保证战舰能量供应稳定,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,不会开启双能量盾,以免造成能量耗损过快。
因此,一旦敌人知道了战舰的特性,很容易遭受到了敌人的偷袭。
比如在开启电磁防护力场时,被敌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,用能量形态的火炮偷袭轰炸,从而导致舰体遭受到重创。
而“堡垒级”和“泰坦级”的能量盾,并不是力场类的能量盾,而是和大虾族的区域型防护盾差不多。
只不过,比大虾族的更强,可以说是升级进化版——
矩阵防护盾!
这是一种由能量实质化,产生出无数个能量体八角菱形片,在舰体外部组成一个超大的能量防护盾。
远远的看上去,就算是鱼鳞一样!
说的直观点,这种“矩阵防护盾”其实就是在战舰的钢铁装甲层外面,再套上一层能量装甲。
它的防御功能和钢铁装甲差不多,都属于全类型攻击的防御。
不管是动能武器还是能量武器,只要没有达到它的能量承受极限,它都能给你防御下来,避免战舰的舰体受到损伤。
而这种全面防御的防护盾,它的优点已经很明显了,只要开起来,在它没有被打破之前。
不管你是偷袭,还是正面攻击,也不关你事哪一种类型的武器,战舰本体都能毫发无伤。
和亚特族的能量盾一样,优点明显,缺点也很明显!
首先,由于需要稳住这个超大型的矩阵防护盾内,无数实质化八角菱形能量片,因此它的能量消耗很庞大。
而且还会随着敌人的攻击强度,相应的增加能量消耗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保证整艘舰艇的正常运行,比如动力、武器、系统等等,不至于被敌人一通集火下来。
舰体是没什么受伤,可能量却全被防护盾抽走了,造成整艘舰艇能量供应暂停,失去所有的功能。
那就不可能和亚特族一样,将能量盾和舰载反应堆直连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“泰坦级”和“堡垒级”两艘同根同源的星际战舰,都在舰体内设置了一个,专为能量盾提供能源的装置。
这个装置的名字叫“启辉电容舱”!
它存在的作用就是蓄能,也就是一个带启辉作用的超级大电池。
在战舰加入战斗时,核心能源反应堆按一定的能量比例,持续给这个启辉电容舱内充能,然后由它送能量到矩阵防护盾上。
这样一来,战舰能源的分配倒是实现了平衡,也不担心防护盾抽干战舰能量,导致整艘战舰瘫痪。
这方法确实很不错,可防护盾额定能量的供应,也带来了一个弊端——
防护盾的续航能力大降!
一旦承受攻击的能量损耗,大于反应堆提供给启辉电容舱的能量,那能量盾就会在电容舱储存的电容耗尽以后破碎。
而战舰的矩阵防护盾,在战斗中被敌人打破,如玻璃窗一样粉碎瓦解后,又会突出一个缺点——
重新激活能量盾很慢!
要知道,覆盖在整艘战舰外部矩阵防护盾,它不是气态、电离子态等等,密度很大的能量团。
而是无数个由高强度能量压缩后,达到实质化的能量菱片组成。
启动能量也非常恐怖,而且需要通过一个特殊装置来辅助激发。
重新凝聚这样一个防护盾,必然需要一股很庞大的能量,通过启辉电容舱的启辉爆发,一次性充向每一个防护盾能量口。
就需要往巨轮电容室内积蓄很长时间的能量。
第968章 舰队永动机——巨象级能源补给舰、大力神级、火鸟级……
特殊装置其实就是启辉电容舱,它除了能储存能量之外,还有一个只有在防护盾开启时,才需要使用的功能——
“启辉效应”!
它的作用就类似于风扇里,专门用来启动电机的启动电容,如果没有这个装置,哪怕是通了电,电机也没有坏,风扇叶片也同样转不起来。
同理,战舰的矩阵防护盾开启时,也必须依靠这个启辉效应!
通过电容启辉带来的强化效应,将电容舱内积蓄的所有能量,一次性全部爆发输送出去,同步达到所有终端能量发射口内。
有了足够的能量供应,发射口就能压缩发射实质化能量,最终在舰体外部组合,重新构筑一个矩阵防护盾。
这整个开启的过程,就像是打开一把带有弹簧压力,需要一定的力量强度才能全部撑开的大雨伞。
如果只是一个力量强度有限的小孩,再怎么使劲也是白费力气,而如果加装一个蓄能的装置,积累到大人等级的力量,那么一口气就能全部撑开。
而在这个舰载主能源反应堆,向启辉电容舱内重新进行充能的这个过程中,也就暴露出了一个问题。
战舰没有防护盾保护,只能靠装甲层和结构层硬抗。
即便这个过程中,有奶霸级战修航母调派的舍命级维修无人机,对舰体进行战场紧急修复,同样会让失去防护盾保护的战舰,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况。
毕竟,维修无人机只能修补结构层和装甲层,并不能变成复杂的舰载装备。
一旦主副推进器被破坏,就会导致战舰失去动力或者机动性,如果是装甲上的舰载火炮被打坏,将会导致攻击能力大降。
这对战舰来说,都很致命!
那有没有办法解决,电容舱能源消耗过快和能源补充过慢,这两个缺点呢?
答案肯定是!
作为“堡垒级”战斗后勤母舰的精髓级子后勤战舰,“巨象级”能源补给舰的作用,就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。
巨象级能源补给舰没有武器,内部也没有任何的弹药和飞船,除了基础船员和基础的舰载系统,就只剩下“茶壶大肚子”里的能源反应堆。
一个相当于“奶霸级”战修航母,两倍能源输出量的超级能源反应堆!
小身体带着大心脏的“巨象级”,第一个强悍之处就是防护盾强度,达到了和母舰同级别的“5级”矩阵防护盾。
这样可以确保毫无攻击能力的巨象级,不至于在现场中成为活靶子,必要的时候还能替母舰抗伤害。
第二个就是“远程能源补给系统”!
通过身上的四个“茶嘴”,可以对同类型、也就是装有能量接收器的战舰,进行远程能量传输。
比如某艘攻击战舰被集火,防护盾的能量消耗非常快,很快就会被敌人打破。
“巨象级”能量补给舰就能发挥作用,对该战舰进行远程能量传送,快速补充启辉电容舱内的能量。
即便是敌人的超大口径主炮,攻击强度超过防护盾等级,导致防护盾被击溃,巨象级能源补给舰的快速充能,也能帮助攻击战舰快速打开防护盾。
这过类似于现在的无线充电,只不过传输距离更远,极限距离为1000公里。
能量传输更加集中,达到了实质化的肉眼可见程度,看上去就像是从“茶嘴”中喷射出一大股液态的能量流,一直射到攻击战舰的身上。
将两者以能量流的方式,连接到一起!
“巨象级”能源补给舰有四个“能量传输口”,同时能给四艘处于战斗中的战舰,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传输支援。
基本上只要敌人的战舰,不进行疯狂的火力集中点名,己方的战舰没有脱离传输范围,再加上“奶霸级”战修航母的装甲修补。
在巨象级的能源反应堆被彻底耗尽之前,被“狗链”牵住的己方战舰,根本就不可能被击毁。
这是一种很优秀的“战舰团队配合”,也是一种会让对手很头疼,打起来很无力的赖皮战术。
“火鸟级”小型空天运输舰、“奶霸级”大型战修航母、“巨象级”中型能量补给舰,构成了这个船坞内的战舰配置。
而像这样配置的船坞港口,“堡垒级”战斗后勤母舰上一共有四个。
分别在陀螺型舰体的四个方向!
也就是说,“堡垒级”战斗后勤母舰一旦加入战斗,火力全开之后,
就能派出4艘“奶霸级”战修航母,在不返回母舰进行补充的前提下,就能给予前方参加战斗的攻击型战舰,提供6万平方的装甲结构层战斗修复,保证攻击型战舰的最大战斗力。
出发的16艘“巨象级”能源补给舰,可以同时给64艘攻击战舰,进行持续和快速的能源补充。
保持战场中己方战舰的防护盾稳定,提供最佳的防御能力辅助。
剩下的32艘“火鸟级”小型运输舰,算得上是战场救援舰艇,每一艘都拥有装载800名士兵的能力。
一旦有己方的攻击战舰,被敌方的火力击毁,它们就能提供最及时的战场救援,把被击毁战舰中的船员和士兵,及时的接回到母舰内。
除了这三种主力后勤战舰之外,“堡垒级”后勤战斗母舰这个无敌大奶妈,还有最后一个杀手锏——
“大力神级”大型牵引救援船!
“火鸟级”是在现场中救人,而“大力神级”存在的目的就一个,那就是对所有战舰进行战场紧急救援。
一旦有己方战舰的主动力系统,或者主炮系统被敌方彻底的破坏失效,失去了战斗的能力。
可战舰本身还没有被击毁,还可以进行抢救,而继续留在炮火喧天的战场里面,只能做活靶子白白的挨打,增加不必要的战斗损失。
“大力神级”大型牵引救援船,就会离开母舰的维修船港,将这些功能性严重受损的攻击战舰,从战场中拖回母舰进行维修。
这种直接拯救一整艘战舰的救援,也是“堡垒级”战斗后勤母舰的功能中,最为大手笔的种类。
这种大型牵引救援船一共有两艘,全部处于母舰下方的腹部,分居左右的两个大型维修船港内。
至于为什么“大力神级”只有两艘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
第一个是维修船港需要腾出位置,让救援回来的战舰有码头停靠,接下开始进行紧急战场维修。
第二个就是“大力神级”的体型,比“奶霸级”战修航母还要大数倍,整体长度达到了惊人的3690米。
当然,这是整体长度!
它的牵引头只有不到800米,不过却并排着4个直径达200米的推进器,能够提供不输于超大型战舰的动力。
以它当初的设计标准,即便10多公里长的“泰坦级”超旗,它也能将之顺利拖出战斗区域。
在牵引头的后方,分别从左右两边探出去了一条,长达2000多米的舰桥,看上去就是一个超大的双齿鱼叉。
这个中间空着的双齿鱼叉,就是“大力神级”用来夹住各种战舰,将他们脱离战场的大型手臂。
而拥有这些后勤功能强大,可以全方位为己方攻击型战舰服务的四种子战舰,也就奠定了“堡垒级”战斗后勤母舰,在战场之中的绝对“超级奶妈”主力地位。
就凭这些强大的后勤辅助战斗能力,完全可以预料到,在未来的星际海战中,“堡垒级”必将成为敌人的眼中刺!心头恨!
那面对敌人的疯狂针对,“堡垒级”战斗后勤母舰该怎么保护自己呢?
这正是“堡垒级”的缺点!
全身心都投入到了“奶妈角色”中,这就让它没有剩余的空间,再去安装超口径的主炮,甚至连大口径的重炮也很少。
除了5级的矩阵防护盾,剩下的只有大量的中小口径防御舰炮。
以这个火力等级,顶天也就打几艘护卫舰、快速突击舰、无人战斗飞船等,这些小型的攻击型战舰。
哪面对中型的巡洋舰和驱逐舰,估计连对面的防护盾和装甲层都很难打穿。
当然,如果是一对一,或者一对二的情况,“堡垒级”仗着自己属于超大型战舰,哪怕是战斗力低下的后勤战舰,可毕竟高出两个等级摆在这里。
还是能仗着自己防御盾厚,自身奶量超级足,能够硬生生的磨死对面。
奶妈磨死人的能力,还是很强的!
但是如果是面对战列舰、攻击航母、或者战列巡洋舰这种大型攻击舰,那就只能被动挨打,单挑只有被击毁的命运。
如果是同等级的超旗、超航等,那就更不用说了,直接就是单方面碾压。
毕竟奶量再怎么足,也顶不住战舰的超大口径主炮,以及各种近身后密集投放的重型炸弹,叠加起来的猛烈轰炸。
好在海军的战舰编制中,存在着一种专门负责保护的“护卫舰”,和专门的防御型重炮巡洋舰。
只要给予它足够的保护力度,主战场有己方的大型主力战舰顶着,在没有出现全线溃败大危机的情况下,“堡垒级”的安全系数还是相当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