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朝败家子

正文卷 第五百九十一章:圣君在世

明朝败家子 上山打老虎额 5242 2024-12-21 19:45

  弘治皇帝说罢,重新坐下。

  左右四顾,道:“既如此,那么考生的策论题,统统念出来,让众卿公评,不过要念得快一些才快,快快念过之后,将试卷传阅下去,让诸卿都看看,也没什么不可。”

  萧敬躬身:“奴婢遵旨。”

  杨廷和这一次算是豁出去了。

  现在的他,想做一个直臣,既然自己的形象,已经再难使自己维持清流的体面,继而图谋未来有远大的前程。

  那么索性,破罐子破摔,走一个执拗的反抗者。

  至今那李东阳和谢迁二人,所投来的严厉目光,他一副视而不见的模样,仿佛,这些都无关系。

  萧敬取了第一份试卷,开始诵读了起来。

  这是一个叫刘让的考生所书,用的乃是寻常的套路:“臣问昔在唐虞,画像而民不犯,又有尧舜,修河治水以悦民,于是民心所向,及至三千年,无不称其为大贤,而今陛下策问民意,此正合孔孟之道,民者,国之本也……”

  萧敬念了一通,众人听的昏昏欲睡。

  这文章,也不是说不好,你看人家引经据典,就很精准,谁最得民心呢,太近的人不好,比如太祖高皇帝,比如文皇帝,这马屁的嫌疑太明显,贡生是啥,是清流啊,怎么能如此逢迎呢。

  可历朝历代的皇帝拎出来,也不好,你夸唐太宗,夸宋太祖,这啥意思,大明就没有为百姓所爱戴的明君吗?

  所以这引经据典,是需要琢磨的,刘让很专业,他拎出了唐虞、尧舜,这几个人,都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圣君啊,他们的历史记录,早已模糊了,到底是什么样子,鬼知道。可至少,孔圣人很推崇他们,认为他们是仁君的典范。

  所以,想要得民心,得民意,将他们挑出来,宣扬他们的功绩以及他们的仁政,这是准不会错的。

  毕竟,大明天子,总不可能吃这三皇五帝的醋吧。

  许多人纷纷点头,这策论还算严谨,不错,看来这位刘让,还是有几分本事的,可谓处心积虑。

  其中不少观点,可谓老成持重。

  接下来,是个叫朱韬的贡生,萧敬念道:“尧舜之时,天下大治,而百姓……”

  好吧,又是尧舜……

  显然,朱韬也很专业……

  再之后,是个叫刘胜的贡生,萧敬念道:“圣人曰:皇帝尧舜,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,因而,圣人崇礼,礼者,上下尊卑也,天下百姓……”

  还是尧舜。

  此时的作文,讲究的就是引经据典,先从引经据典切入进文章。

  而要讲到亲民爱民,他朝天子写了不妥,本朝天子说了也不妥,不以尧舜切题,还能找谁,难道还能找方继藩不成?

  不过……对于这样的文体,大家已经习惯了。倒也不觉得什么不同寻常。

  只是觉得有些闷罢了。

  这策论,一个个念出来。

  等到了西山众贡生的时候,文风却是一改,这些人,确实是作策论的小能手,这策论可谓是丝丝合缝,密不透风,有理有据。

  只不过……

  “百姓乃吾之衣食父母也,衣食于臣而言,而安生立命之本,百姓亦如是也。臣闻西山镇国府,太子殿下招徕流民……”

  这个比较狠,居然没有提尧舜,而是以太子来举例。

  一下子,殿中诸臣哗然。

  啥意思?

  太子殿下,竟成了亲民的典范,当朝太子,何德何能,都可以和尧舜相比了吗,简直就是笑话。

  刘杰等人,顿时被无数嘲弄的目光看着,这样做策论,是太子殿下教的吧?

  连李东阳和谢迁二人,也微微皱眉,觉得有些过份了。

  太子殿下平时不捣乱也就罢了,居然现在成了这些西山贡生们眼里,和尧舜齐名,成了使天下百姓,心悦臣服之人了。

  太不像话。

  弘治皇帝面容有点僵,关于这一点,他是万万料不到的。

  这策论里,都在宣扬他们新学大道至简,还有同理之心,又用太子做典范,这不是笑话吗?

  其实这十五人的文章,作的是极好的,毕竟刷了这么多日子的题,最大的错误,就是引经据典上,有争议。

  杨廷和原本还有些担心,一见如此,反而放宽了心了:“陛下,西山书院诸生,这是说,尧舜尚且不如太子吗?”

  弘治皇帝端坐不动,心里很复杂,却没有做声。

  刘杰从容道:“回禀陛下,臣不敢太子殿下比之尧舜,只是尧舜过于久远,臣遍览天下古籍,对于尧舜的事迹,也只限于治河和路不拾遗而已,既然圣人言,尧舜乃是圣人,那么尧舜自然是圣人。可以三千年前的尧舜来回答今日之策论,臣却以为期期不可,当今天下,人们尚空谈,人人都是尧舜,可尧舜已久远,他们治天下之法,又有谁人知晓?陛下问策臣等,本意在于,如何能使安天下,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,因此,臣以为,太子殿下设镇国府,建书院,开煤矿,培育新苗,抗击倭寇,这种种行为,才是适应我大明的安民兴邦之策。既如此,臣为何不能以太子举例?莫非,策论之中,只许有尧舜吗?便连圣人都说过,三人行、必有我师。天下的仁义贤明之士,非只尧舜而已。可臣举太子,便遭人讥讽为尧舜不如太子,陛下,这杨学士,莫非是圣人吗?引谁的经典,还需他点头?”

  这一番话,真是胆大到了极点。

  可是……有些道理。

  谁能料到,一场策论,直接将新学和理学的根本问题,暴露了出来。

  许多翰林显得有些不齿。

  这不是太子能不能举例的问题,而是拿太子来与尧舜相提并论,这分明有谗言魅上的嫌疑。

  许多人跃跃欲试,想要驳斥刘杰。

  刘杰却很淡定,毕竟是王守仁教授出来的学生,其实在下笔之前,他也有过犹豫,毕竟当时太子殿下和师公教授自己殿试做题的时候,可没要求他们提这个。

  可一旦做了题,那恩师给自己讲的大道理,瞬间便涌上了他们心头,刘杰……忍不住,就下笔了。

  何止是他。

  这十五个贡生,当初能在无数人的非议之下,向王守仁学习,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的,若是没有足够的勇气,早被人用吐沫喷死了。

  而今,坚持到了现在,师公和恩师,给予了自己金榜题名的机会,这使他们对于师公和恩师,更是佩服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。

  之所以吹嘘太子,其本质,就是吹嘘西山,就是吹嘘师公,吹嘘新学。

  十五人,不约而同的,做出了选择。

  立场如此,再无二话。

  弘治皇帝皱眉,道:“引经据典,本就各有不同的想法,这不足为奇,朕看,还是以文章好坏来论长短。”

  弘治皇帝一说,翰林们顿时炸了。

  陛下这啥意思,这是帮亲不帮理啊。

  太子殿下是您的儿子,所以您就可以掩饰他们推崇太子为圣王,可这……却是原则上的错误,单凭这个,就该罢黜这些阿谀奉承的贡生才是。

  有人道:“陛下,臣以为不然,引经据典,必须恰如其份,若随便引用,词不达意,言过其实,这还是文章,是策论吗?”

  又有人道:“太子乃本朝储君,臣不敢诽言,只是臣斗胆要说,尧舜与三皇五帝,竟与当今太子相比,这……臣以为,刘杰诸人,这是在害太子啊,太子殿下年纪尚幼,便说他得民心,在西山,广得民望,臣以为………这很不妥啊。”

  弘治皇帝颇有些头痛起来。

  看着这一个个清流,像是炸了锅一般。

  此时,已是夜深。

  弘治皇帝便道:“卿等所言,都有道理,此事,明日再议。”

  他起身便走。

  这个时候,留在此显然不智的。

  早知道刘杰等人狂热到了这个地步,在他们眼里,太子竟都成了圣王了,弘治皇帝打死都绝不肯手贱,当众让臣子们来评判这些策文。

  可哪里想到,刘杰这些人,如此自信满满呢。

  弘治皇帝的身后,依旧还传出了痛心疾首的声音:“陛下啊,尧舜在时,百姓们无不倾心,人人以能成为尧舜在治之民而欢欣鼓舞,当今太子……”

  弘治皇帝没理他们,气咻咻的回了暖阁。

  坐下。

  刘杰等人的吹捧,连他都觉得过份了。

  太子何德何能呢?

  可……弘治皇帝却是心念一动,陷入了深思,方才……他看到了刘杰等人的表情。

  那个表情的背后,是虔诚。

  是一种好似钢铁一般的信念。

  这些读书人,当真以为……太子乃是圣王,是成为尧舜一样圣君的人吗?

  弘治皇帝念及此,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

  太子给他们喂了什么迷魂汤啊,又或者,方继藩还有王守仁,他们的新学,到底教授了他们什么,以至于他们,竟是坚毅如此,居然毫不动摇的认为,他们是对的——太子乃圣君。

  弘治皇帝心居然一暖,这……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?

  他开口:“萧伴伴。”

  “奴婢在。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